7 * 24
多渠道服务支持
赫尔辛基消息——6月26日,中国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完成五周内的第二次出舱活动。北京时间7时04分(美国东部时间3:04),航天员陈重瑞开启问天舱气闸舱门,率先攀至空间站机械臂末端展开作业。身着蓝色条纹"飞天"舱外服的指令长陈冬两小时后加入协同操作,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程师王杰则在舱内提供支持。
本次任务中,首次进入太空的前空军飞行员陈重瑞与陈冬共同完成三项关键操作:安装空间站微流星体防护装置、巡检舱外设备接口状态、加装机械臂平台适配器。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新型自动脚限位器与接口适配器的应用,可使后续出舱活动准备时间缩短约40分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李学东向央视解释:"此前航天员需在出舱前后手动安装机械臂脚限位器和操作台,再通过机械臂转运至作业点。"本次6.5小时的舱外作业于北京时间13时29分结束,距工程办公室提前一天发布的"近期实施"预告仅相隔数小时。
这是神舟二十号乘组继5月22日首次出舱后的第二次太空行走。当时陈冬与陈重瑞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历时8小时完成防护装置安装任务。自4月24日由长征二号F火箭从酒泉发射入轨以来,三名航天员已开展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数十项实验。
最新视频资料显示,乘组利用拉曼光谱仪开展微生物与营养代谢研究,分析尿液样本中的骨代谢调控机制。在维护舱内抗阻锻炼设备、再生生保系统的同时,他们还与名为"小航"的智能航天机器人探索人机协同新模式。链霉菌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实验柜中的培养样本已被冷冻保存,待返回地面后深入研究微重力环境影响。
6月初,乘组还通过"天宫课堂"与300名匈牙利师生及政府官员实时互动,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面向欧洲国家开展的大型科普活动。作为第三次飞天的资深航天员,陈冬曾指挥2022年神舟十四号任务,见证问天、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的历史性时刻。
目前地面团队正为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做准备,该任务预计不早于7月14日由长征七号火箭从文昌发射。值得注意的是,天宫空间站4月初释放的编号2021-035E物体,疑似为现役天舟八号携带的立方星。6月17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发射台逃逸试验,其近地版可搭载6-7名航天员,将由研制中的长征十号甲火箭执行未来空间站任务。现有三舱组合体未来还将迎来新模块扩展,支撑更大规模的长期驻留计划。
特别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不代表本站立场!
Not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 pictures and text used in this article involve the copyright of the work,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This platform is intended to provide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this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