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目标识别仿真组赛道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地月空间环境日趋复杂。除了正常运行的卫星外,火箭残骸、碎片等太空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给太空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管理和指挥太空交通,我们需要不断采集和整理这些太空目标的数据。因此,本次大赛旨在为国家培养航天人才,提高参赛者在太空目标识别、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地月空间环境日趋复杂。除了正常运行的卫星外,火箭残骸、碎片等太空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给太空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管理和指挥太空交通,我们需要不断采集和整理这些太空目标的数据。因此,本次大赛旨在为国家培养航天人才,提高参赛者在太空目标识别、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1. 培养具备航天背景的人才:通过本次大赛,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航天背景的人才,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 提高参赛者技术水平:通过实际操作和竞赛,提高参赛者在航天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本次大赛,鼓励参赛者进行航天技术的创新和探索,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 增强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通过本次大赛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激发更多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中。
比赛采取排位赛制,依据所有参赛队伍的最终得分进行总排序,以排位顺序作为划分奖项的依据。参赛队需根据大赛所提供的15张太空数据照片(可参考下图),完成星图识别与星图分析两个基础比赛内容。
其中星图识别内包含星点识别和星等识别两个选项,参赛队使用15张图片中指定的1张图片进行比赛,星点识别即通过方法从图片中找出所有星点并计算出星点总数;星等识别即通过方法找出图片中亮度最低的星,并标注出该星的星等。参赛队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去选择其中一项或全部完成,完成需提交思路及算法;星图分析主要内容为动目标识别,即通过方法从给出的15张图片中找出其中的多个运动目标,完成需提交思路及算法。
在基础比赛内容完成后进入创新板块,参赛队根据大赛提供照片与团队能力,从中提取计算分析出其他有用数据。
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其他独特之处等方面,本届对参赛作品打分,总分100分。各部分分值分配如下:
太空目标监测识别组竞赛成功举办
9月21日,由中国仿真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北京博雅融合教育科技中心承办的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RST大赛)-仿真技术赛道-太空目标监测识别组国赛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行,开运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太空目标监测识别组竞赛旨在通过采集和整理太空目标数据,提高参赛者在航天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有效管理和指挥太空交通、排除太空交通隐患培养专业人才。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评审专家听取了选手们的介绍和答辩,并给予了专业的提问和指导,最后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北京理工大学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国赛一等奖,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获得国赛二等奖,昆明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获得国赛三等奖。
奖项 | 获奖院校 |
---|---|
一等奖 | 北京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大学 |
三等奖 | 昆明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
开运集团助力国际赛事成功举办
9月1-3日,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雅融合教育科技中心、智汇教育共同承办,开运集团大力支持的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沈阳站国赛成功举办。
今年大赛建立起校赛、省赛(区域赛)和资格选拔赛、国赛的多级赛制。竞赛内容覆盖智慧海洋、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创新创业和仿真技术在内的五大竞赛群。沈阳站的竞赛主题为仿真技术,共开设了智能仿真工厂组、太空目标监测识别组和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组共三组赛事。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评审专家听取了选手们的介绍和答辩,并给予了专业的提问和指导,最后决出了各组的冠亚季军和一二三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现场答辩,评委根据裁判规则,按照评分表四项标准进行打分。参赛队伍提交作品包括:方案介绍 ppt,运行程序,运行视频,源代码。
线上评审,评委根据裁判规则,按照评分表的前两项(基础赛项、创新赛项)标准进行打分。参赛队伍提交作品包括:方案介绍 ppt,运行视频,源代码。
适合参赛专业:不限。每支参赛队伍最少3名学生及1名指导老师成队,其中1名队员任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