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合作伙伴发射新型地震电磁卫星
2025-06-14 来源: SpaceNews.com

赫尔辛基--周六早些时候,中国发射了第二颗地震电磁合作卫星,旨在探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电磁前兆。

长征二号丁火箭于东部时间6月14日凌晨3点56分(协调世界时0756分)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发射镜头显示,当火箭爬上太空港上方晴朗的蓝天时,隔热瓦从火箭上脱落,还可以看到自燃废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升空后40分钟内发射成功,揭示了此次任务将搭载中国地震电磁卫星二号(CSES-2),也称为张衡二号,以一位汉朝博学者的名字命名。

CSES-2基于2018年推出并与意大利合作开发的CSES-1,但在设计寿命和扩展观测能力方面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一个新的电离层光度计,以提高卫星更详细地分析电离层分层结构的能力。

与CSES-1一样,该卫星将寻找地震与范艾伦带内部电子通量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该卫星设计寿命为六年,携带九个有效载荷,包括中国和意大利开发的电场探测器和意大利开发的高能粒子探测器,” 致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奥地利也是在此次任务中,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WF)提供了一台纯量磁力计。

CSES-2将近实时监测全球电磁场、电离层和大气条件,并检测与地质或人类活动以及雷暴和闪电事件相关的电磁异常。CSES-2旨在增强中国的预警和风险评估能力,以及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和强风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

该卫星预计在507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与CSES-1相匹配,但相差180度。美国太空部队太空领域意识对与6月14日发射相关的物体进行了分类,该物体位于非常匹配的轨道上。CSES-2基于DFH卫星公司的3轴稳定CAST 2000平台,有限公司,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

这颗新卫星似乎以该系列第一颗卫星的工作为基础。据报道,CSES-1卫星检测到与地震活动和雷暴相关的电场和磁场振荡、等离子体密度和高能粒子的显着变化 paper 发表在一月份的《地震研究进展》杂志上。

它的观测结果还包括地震和火山活动的潜在前兆信号,例如电离层扰动和等离子体异常,这表明空基电磁监测可以支持预警系统。

该任务是继6月5日之后,中国2025年第34次轨道发射尝试使用长征六号甲火箭为王者星座。

特别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不代表本站立场!

Notice: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 pictures and text used in this article involve the copyright of the work,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This platform is intended to provide industry informat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this site

评论 (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太空地图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