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参与星汉天选计划(空天实验室合作)?

更新时间:2025-10-30 09:30:00

高校参与流程

1

需求沟通

高校研究团队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数据需求

2

官方联系

通过平台提供的官方联系方式(如售前咨询电话:010-5774-2838)与"太空地图"团队取得联系,商讨合作细节

3

协议签订

双方就数据使用范围、服务内容、合作模式等达成一致后,签订合作协议

4

账户开通与培训

平台为高校开通专属数据访问账户,并提供必要的系统使用培训

5

数据获取与研究

高校团队即可根据协议,通过平台的数据接口或门户网站获取所需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一、空天实验室申请与配套支持的地域适配

Q1

国内不同地区的高校申请空天实验室,配套资金比例(如 1:1)是否有地域差异?例如中西部与东部高校是否有倾斜政策?

配套资金比例结合地域发展需求灵活调整,适配不同地区高校实力:

  • 💰 基础比例框架:全国统一遵循"按捐赠价值 1:1 或协商确定"的核心原则,但针对地域差异设置补充政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高校)可按 1:1 标准执行,中西部高校若科研基础薄弱,经申请可协商调整为 1:0.8
  • 🏫 国内 56 所高校布局倾斜:优先覆盖空天科研需求集中区域,例如在陕西、四川等航天产业基础雄厚地区预留 15 个合作名额;在内蒙古、新疆等偏远地区,配套资金可申请额外 50 万/年的运维补贴
Q2

海外高校(如欧美、非洲高校)申请加入星汉天选计划,入选条件是否与国内高校不同?是否优先对接全球观测站周边高校?

海外高校入选条件兼顾通用性与地域适配性,结合观测站资源布局优化:

  • 🌍 基础条件统一:需满足"本科以上办学水平""明确建立空天实验室意愿",但配套资金比例可按所在地区经济水平协商(如非洲高校可降至 1:0.5)
  • 🔭 观测站周边优先:全球 30 个光学观测站周边高校享有申请优先权——亚洲新加坡、日本高校可优先对接当地观测站;非洲南非观测站周边高校可直接申请观测站线下数据支持
Q3

偏远地区高校(如国内西部县域高校、非洲内陆高校)场地条件有限,100 平米实验室要求是否有地域化放宽政策?

场地要求按地域实际条件灵活调整,保障偏远地区高校参与机会:

  • 🏢 国内偏远地区:西部县域高校可申请"实验室 + 共享空间"组合模式(如 60 平米专属实验室 + 40 平米校内共享科研区),仍可享受全额 2000 万捐赠资源
  • 🤝 海外偏远地区:非洲内陆、南美乡村高校可与当地观测站共建"分布式实验室",高校负责教学与基础科研,观测站提供实验场地与设备

二、高校专属资源获取的地域差异

Q4

不同地区高校获取"全球天文观测站站网资源"(价值 300 万/年)时,数据访问权限与延迟是否有地域区别?例如亚洲与欧洲高校对比

基于观测站地域布局优化数据服务,保障不同地区高校访问体验:

  • 数据访问优先级:观测站周边高校享有"低延迟直连权限"——亚洲高校(如中国、印度高校)优先接入亚洲观测站,获取高轨目标数据延迟≤10 秒;欧洲高校 2026 年欧洲观测站建成后,延迟将降至 8 秒内
  • 🎯 数据类型地域适配:针对地区科研需求定制数据包——国内高校默认获取国产卫星观测数据;欧美高校可申请星链星座专项数据;非洲高校侧重低轨通信卫星数据
Q5

国内高校的算力补贴(100 万/年)是否有地域分配差异?例如东北地区高校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算力支持是否不同?

算力补贴按地域科研场景精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

  • 💻 基础额度统一:所有合作高校均享有 100 万/年基础算力补贴,用于太空态势仿真、轨道算法验证
  • 📍 地域场景追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若开展低空经济相关研究,可额外申请 50 万/年算力;东北地区高校若聚焦极地卫星观测,算力可优先调度至高纬度轨道仿真模块
Q6

海外高校申请无人机系统(价值 200 万),是否会根据地域场景调整设备配置?例如热带地区与寒带地区高校

无人机系统按地域环境与科研需求定制配置:

  • 🌡️ 环境适配调整:热带地区无人机加装高温防护模块;寒带地区无人机配备低温电池与除冰组件
  • 🔬 科研场景适配:南美亚马逊流域高校无人机侧重植被遥感监测;中东沙漠地区无人机强化沙尘防护

三、人才培养服务的本地化适配

Q7

国内不同地区高校对接"博士后工作站"(可解决北京户口),非北京地区高校的博士后是否也能享受户口政策?海外高校是否有类似人才支持?

博士后政策按地域户籍需求分层适配,覆盖国内外高校:

  • 🏠 国内高校:无论地域均享北京户口政策——非北京地区高校博士后由开运集团统一办理北京户口,工作地点可灵活选择
  • ✈️ 海外高校:提供地域化人才交流计划——欧美高校博士后可申请联合研发项目;非洲高校博士后可优先参与非洲观测站数据处理项目
Q8

"硕士培养站"(优先解决就业)对不同地区高校的就业资源对接是否有差异?例如国内三四线城市高校与一线城市高校对比

就业资源按高校地域匹配产业布局,保障不同地区硕士就业质量:

  • 🏙️ 国内一线城市高校:硕士优先推荐至航天科技集团、商飞等本地龙头企业,就业率目标≥95%
  • 🏞️ 国内三四线城市高校: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对接资源——湖北襄阳高校硕士优先推荐至本地航天配套企业;云南、贵州高校硕士侧重对接无人机遥感农业应用相关企业
Q9

不同地区高校参与"RST 全国空天大赛"(教育部白名单),是否有地域化赛区或参赛支持?例如西部高校与海外高校

大赛组织按地域优化参与路径,降低参赛门槛:

  • 🗺️ 国内分赛区设置:在国内划分华北、华东、西北等 6 大赛区,西部高校可就近参与西安、成都赛区比赛,赛区提供本地化指导
  • 🌐 海外高校参赛支持:设立国际分赛区,比赛语言为英文,题目适配当地科研场景;海外高校参赛可申请交通补贴,优秀团队可获邀参与国内总决赛

四、科研合作与技术支持的地域优化

Q10

国内不同地区高校获取技术指导时,对接的专家团队是否有地域关联?例如华南高校是否优先对接本地科研机构?

技术指导团队按地域协同配置,整合本地化科研资源:

  • 👨🔬 国内核心专家网络:华南地区高校优先对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华南观测基地专家;华北高校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中西部高校可申请专家上门指导服务
  • 🎯 技术指导地域化内容:针对不同地区科研重点定制指导方向——东北高校若研究极地卫星轨道,将匹配哈尔滨工业大学极地航天研究团队
Q11

海外高校使用"数据资产服务"(500 万/年),数据存储是否符合当地法规?例如欧盟高校是否满足 GDPR 要求?

数据资产服务按地域合规性定制,保障数据安全:

  • 🗄️ 存储地域适配:欧盟高校数据存储于欧盟境内合规机房,符合 GDPR 要求;美国高校数据存储于加州硅谷合作机房,遵循 CCPA 法规
  • 🌍 数据处理地域化:针对不同地区数据合规要求调整服务——欧盟高校的太空目标观测数据需先脱敏再提供;东南亚高校可提供本地化语言标注
Q12

偏远地区高校(如国内西藏高校、非洲马里高校)网络薄弱,如何获取"全年太空目标观测数据"(300 万/年)?是否有离线服务?

针对网络薄弱地区设计"离线 + 观测站联动"数据服务方案:

  • 💾 离线数据包定制:按地域科研需求生成季度离线数据包——国内西藏高校可获取青藏高原上空卫星观测数据离线包;非洲马里高校可通过南非观测站领取离线数据包
  • 🔗 观测站数据接力:偏远地区高校可与就近观测站建立数据直连——国内新疆高校对接乌鲁木齐观测站;非洲肯尼亚高校对接内罗毕观测站

7 * 24

多渠道服务支持

专业服务

云业务全流程支持

值得信赖

可以依赖的合作伙伴

专属贴身服务

1V1贴身服务,专属保障

建议反馈

优化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