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 | 国际空间站上演“太空闪避战”——太空碎片危机升级!


近期,国际空间站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太空危机,迫使它执行了一次紧急避让操作。据报道,4月30日,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操作员监测到一块太空碎片正迅速接近,为了确保空间站及宇航员的安全,NASA、俄罗斯航天局以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迅速制定了避让计划。在这次紧急行动中,停泊在俄罗斯星辰号模块后左舷的进步-91货运飞船扮演了关键角色。这艘飞船经过两天的飞行,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在紧急避让过程中,飞船的发动机启动了长达3分钟33秒的升轨推进燃烧,使国际空间站以0.3米/秒的速度上升了540米,从而有效避开了潜在的碰撞威胁。NASA评估认为,如果没有这次及时的避让,碎片可能会在距离国际空间站仅640米的位置呼啸而过,对空间站构成重大风险,人类航天活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太空交通安全”问题。

01

从技术威胁升级为产业发展瓶颈


发射成本激增

发射成本激增:每次发射需支付数百万美元用于碎片规避轨道计算,且需预留更多燃料用于变轨机动。

轨道资源紧张

优质轨道位置被碎片云占据,新兴低轨星座(如星链)部署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商业航天受阻

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新兴产业对轨道安全要求苛刻,碎片环境成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核心指标。

02

国际社会正构建多层次解决方案


监测预警体系

1、美国太空监视网络(SSN)跟踪超2.7万颗10厘米以上碎片,欧空局"太空态势感知计划"(SSA)实现全轨道覆盖监测;

2、商业公司如COSMOS公司开发AI驱动的碎片轨迹预测系统,将预警时间窗口提升至72小时。

主动清理技术

1、动能移除:日本"白鹭"号航天器试验机械臂捕获技术,计划2025年开展首次碎片清除任务;

2、定向能量:俄罗斯研发地基激光系统,可将厘米级碎片减速坠入大气层;

3、离轨设计:国际主流标准要求航天器退役后25年内主动离轨,SpaceX星链配备离子推进器实现可控再入。

规则体系建设

1、《外空条约》框架下推进《太空碎片减缓准则》具体化,明确发射方碎片管理责任;

2、建立"太空交通管理组织"(STMO)构想进入实质讨论阶段,旨在统筹全球轨道资源分配与碰撞规避协调。

03

解决太空安全问题的开运方案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专研太空数据服务的企业,开运集团精准把握行业痛点,以数据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监测、分析、预警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一)构建天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夯实数据采集根基

通过实施"星汉计划",开运集团在全球布局30座地基光学观测站与3组太空观测星座,形成地空协同的全域监测体系。这套融合跟踪、巡天、定位、定轨、编目技术的系统,可实时捕获全量太空资产数据,构建起集数据采集、轨道计算、态势仿真、碰撞预警于一体的服务矩阵。

其核心产品AOE国产轨道数据集,不仅能提供原始观测数据直供服务,更支持场景化定制与多源数据融合,为航天企业、政府机构及科研院所输送安全可靠的轨道数据,目前已在多个头部应用场景达成深度合作。配套的太空环境仿真系统可模拟碎片分布与轨道演变等复杂场景,辅助客户进行风险预判;定期发布的太空观测报告,则通过专业分析为行业提供轨道环境评估与趋势研判。

(二)打造智能碰撞预警系统,筑牢太空安全防线

依托"星汉计划"积累的全量太空数据,AOE轨道数据集进一步开发出具备多重功能的碰撞预警系统,成为太空中的"智能交通灯"。

该系统不仅能提供实时碰撞预警,还可精准预判未来3-7天的碰撞风险,将预警精度控制在5米误差范围内,真正实现风险的前置管理。通过对轨道高度、速度等参数的动态分析,系统能够敏锐捕捉卫星轨道漂移等异常状况,为航天器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更重要的是,其构建的全流程风险服务体系,可提供碰撞风险分析、高风险交汇事件预警及专业化规避建议,形成覆盖风险识别、评估、处置的完整闭环,为航天任务的全周期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太空碎片这一系统性挑战,开运集团正以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将航天工程能力与大数据分析深度融合。通过持续深耕太空数据服务赛道,集团不仅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安全保障,更在构建全方位的航天数据服务生态,为守护近地空间安全贡献着具有前瞻性的"开运方案"。


● 太空数据 | 星链互联网星座5月13日入轨卫星轨道数据


● 太空地图上新!支持免费分析生成卫星飞行位置报告


● 太空探索 | TLE数据关闭风险升级,国产轨道数据集AOE强势突围!

使用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