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视台聚焦“开运一号” ,揭秘在轨首月“履职报告”

截至 9 月底,“开运一号” 已取得阶段性亮眼成果 —— 累计传回 2000 余张高质量太空观测照片。这批影像不仅精准捕捉到卫星、火箭残骸等多元空间目标图像数据,更实现了关键数据价值的突破:有效充实我国AOE(空间目标轨道) 核心数据储备,为后续太空导航精度提升、空间态势感知体系完善筑牢数据根基。
这一重要进展已获北京卫视独家报道,充分展现了 “开运一号” 在我国太空观测与数据积累领域的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探索太空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卫视独家报道
这颗承载着太空交通管理使命的卫星,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后续星座组网规划将如何推进?一起来看看吧!
一、 巡天
巡望 3.6 万公里视野全景
以 2000 张照片定格太空
作为开运集团的 “星汉计划” 广视星座首发星,“开运一号” 自 9 月 5 日顺利发射并完成开机调试后,迅速进入运行状态,以高效采集模式精准捕捉近地轨道中多元目标,及时呈现 “交通动态”。

“开运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开运一号”卫星态势分析
“开运一号” 作为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的空间态势感知卫星,观测范围覆盖地球至 3.6 万公里高的轨道区间,可对低轨、中轨、高轨目标进行实时追踪,首月即传回 2000 余张高质量太空观测照片,在补充天基数据的同时完善了AOE的数据体系。

这些观测照片并非单纯的图像资料,结合开运集团自主研发的轨道计算算法,它们可转化为高精度的定位与定轨信息,为航天器碰撞规避、在轨维护等场景提供核心决策依据,进一步夯实太空导航服务基础。
二、 瞻望
从 1 颗将星到一百单八将
三年推进首个天基星座组网
基于卫星星座规模化部署下发展太空交通管理的迫切需求,以及对于美国TLE数据进行“国产化替代”的必要性,开运集团锚定产业痛点推出 “星汉计划”,规划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太空观测网络 —— 通过建设 30 座地基太空观测站与 108 颗卫星的天基观测星座,实现中国 AOE 的自主采集、处理与应用。

“星汉计划”三大天基星座
“开运一号” 的成功运行,为 “星汉计划” 天基星座组网按下 “加速键”。
根据开运集团战略规划,“开运一号” 仅是起点,未来将分阶段推进 “星汉计划” 的 108 颗天基卫星发射,构建全维度太空观测网络:
首先,三年内完成 24 颗广视星座卫星部署,形成基础太空态势感知能力;
继而,陆续推进 36 颗卫星组成的近距离目标观测星座、48 颗卫星组成的空间环境探测星座组网。
三大星座协同联动,为商业航天轨道数据应用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4、2025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任务,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向2.0时代。
依托这一发展机遇,开运集团将以 “开运一号” 为新的起点,持续深耕太空交通管理领域,推动 108 颗卫星完成组网,助力我国构建 AOE,以开运力量推动中国太空探索步伐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太空地图官网 ⬇
PC端浏览效果更佳
